
西京医院药剂科药师
研究方向:新药研发
参与全军“十一五”课题2项,国科金1项,省基金1项
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SCI论文1篇,在CA发表Letter 8篇
1. 大家好,我汇报的题目是:随基应变-谈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
2. 说到个体化用药,大家耳熟能详。决定药物反应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您知道吗,遗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3. 因为真正意义的个体化用药并非简单的因人而异,也不是器官、组织而应精确到基因,也就是基于基因的个体化用药。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精确到基因?又该如何做到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呢?
4. 让我们从临床上的一个困惑说起: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相同的疾病,使用同样的药物疗效却有着天壤之别:有的好了,有的无效,还有的伴有严重的副作用,为什么?癌症患者化疗时:有人可以得到预期的疗效,有的却适得其反,罪受了不少,病情却没有好转。这又是为什么?
5. 原因就是:药物浓度是由代谢酶来决定的,药效及副作用是由受体来决定的,而基因的多态性可以改变药物代谢酶和受体的功能。所以患者基因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就不同,从而导致的临床疗效差别如此之大。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做到基因组学的个体化治疗,根据基因不同而随“基”应变。
6. 重视随“基”应变,她可能会帮助你早日战胜病魔;忽视她,你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真的有那么玄妙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几个病例。
7. 某患者因冠心病入院给予经皮冠状动脉放置支架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满心欢喜准备出院。医生常规给予氯吡格雷50mg,日1治疗后却突发心肌梗死导致患者死亡。
8. 从大病初愈的欢喜一下跌倒突然死亡的深渊。病人家属完全不能接受,将医院告上了法庭。
9. 但医生的常规用药怎么会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呢?我们参加医疗纠纷鉴定时,发现“真凶”竟然就是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但是,好药也有它的烦恼!因为,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必须在肝酶CYP2C19代谢转化后才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而该患者对氯吡格雷为慢代谢从而引起抗凝效果下降,引发心肌梗死。所以,罪魁祸首还是基因,没有做到随基应变!
10. 美国FDA建议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需检测CYP2C19基因型。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华人的慢代谢性型竟然占到14%。
11. 更有SCI报道了不同CYP2C19基因型对氯吡格雷代谢参数的影响:其中指出: CYP2C19-2携带患者的血小板对氯吡格雷有更高的反应性,这种高反应性可造成一年内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达3倍。这需要引起我们临床注意!
12. 让我们再来看一例病例:有这么一对夫妻,两口子都是白领,一直都忙于工作,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结果双双导致胃溃疡。
13. 入院后由于症状相似,均给予奥美拉唑20mg,2次/日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却差别很大。老婆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而老公的病情依然我行我素。同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效果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14. 原来患者基因型不同对奥美拉唑就会呈现快慢不同的代谢,而且奥美拉唑进入体内后会迅速代谢为无抑制胃酸分泌活性的羟基奥美拉唑,而老公对奥美拉唑为快代谢,所以,体内的血药浓度没有达到最低有效浓度。
15. 让我们再来看一例成功的病例报告:某10岁女孩患有惊厥症状,常规剂量使用氯巴占,却出现了异常的副作用。
16. 医生及时为她做了基因检测:发现她携带一个CYP2C19突变基因,是氯巴占弱代谢者。医生及时调整了药物剂量,小女孩很快恢复正常。这正是医生做到了随“基”应变才防患于未然。
17. 有人肯定会说,你说的病例实属百年一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基因有问题的人?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近日加拿大卫生部通告:亚洲国家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后严重皮肤反应的发生概率大约比西方国家高出10倍,而其中的原因就是亚洲人存在特殊的基因差异。
18. 在帕金森疾病的相关研究中,最新研究表明:白种人身上的突变位点G2019S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而亚洲人却没有发现此位点的突变; 相反的,亚洲人却存在可导致帕金森疾病exon30(R1441H) 基因突变位点,而白种人却没有。可见,种族不同存在的基因差异也就不同,但无论你是哪种人,基因差异的的确确存在!
19. 所以基因差异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有基因差异的意识,做到时刻具备随“基”应变的能力。其实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国外亦是如此。
20. 早在1999年,华尔街日报就已经报道:“基因组学会把人类个体化用药带入新的纪元。”
21. 到2004年3月,美国FDA颁布的 “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呈递指南”中明确要求:提交新药申请时,必需提供该药的基因组学资料。
22. 而在今天,基因的个体化用药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开始进入临床,是4P医学中的先行领域。所以,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即将引领一个新的用药时代。
23. 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要做到随“基”应变,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呢?答案就是基因筛查:在给患者开具处方前,我们首先要检测他们的药效基因,证实起效者,再检测其药物代谢酶基因,然后再给予恰当剂量的合适药物治疗,即开具有针对性的“基因处方”。
24. 经过基因筛查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疗效,也同时降低了毒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是提高临床安全用药的得力工具。
25. 大家可能会认为基因组学的个体化治疗这么复杂啊。其实不然。我们仅需患者的一滴血,一个试剂盒即可做到。而采用的方法就是基因芯片或Pcr法。
26. 只要经过一个简单的样本扩增,仅需几个小时我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27. 这就是关于CYP2C19的基因型检测结果!
28. 所以,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不但可以通过基因型检测给出拟用药物的合适范围,开具个体化的基因诊断书,还可以为肿瘤患者筛选出最敏感最有效的药物。
29. 我们西京医院药剂科就在为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治疗服务中提供专业的方案建议,从而优化治疗方案,努力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使临床医生在用药上更加精准。我们相信,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必将给公众健康带来更佳的医疗服务。
30. 我们坚信:精益求精才会梦想成真,随“基”应变方能锦上添花。